内容提要:
习惯决定命运。
性格决定人生。
怎样使孩子在快乐的成长体验中养成好的习惯?怎样帮助孩子矫正不良习惯?如何发现孩子身上的成功者的潜能,使孩子健康成长,走向成功?这是天下父母都关心的话题。
以现代成功教育理念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,他的“成功就是发展,成功就是习惯”等教育观念,顺应时代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呼唤与要求,紧扣青少年和父母关心的前沿话题。他的这本新作,是作者多年来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的精华。
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共10章,从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方式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入题,以深入浅出的文字,大量生动鲜活的个案,理性地分析青少年良好习惯养成的重点和难点,科学地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,并提出极具操作性的具体建议和实施方案,是一本生动有趣的家教实用指导书。
编辑推荐:
10年150个城市1000多场报告,30多部专著,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,唤醒亿万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。
孙云晓的不少作品曾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。他的作品有以下特点:人文关怀突出,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,紧紧抓住沿话题,真心面对,真诚沟通,等等。总之,他的著作有一个鲜明的特色,就是理解人、尊重人、关爱人、解放人。
——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 田慧生
孙云晓是一个才思敏捷、锐意创新的人,一个愿意敞开胸怀来理解和拥抱青少年的人,一个保持着童心和童趣的人。本书再一次体现了他的这样一种文风和人品。
——北京师范大学原教育系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《中国教师》杂志总编辑 劳凯声
孙云晓是很有思想的研究者,他提出成功就是发展、成功就是选择、成功就是和谐的新成功观,倡导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,这将对中国教育产生重大影响。其实,不论是好生教育还是差生教育关键都是信心教育。
——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王极盛
孙云晓先生的研究令人敬佩,他发现了许多被人忽略的问题,他提出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。
——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、教授 千石保
目 录:
自序:父母的“上岗执照”——谈五元家教法
第一篇 良好的生活方式
第一章 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
★培养孩子成为体育人口
★儿童教育应特别重视体育
★解放学校才能解放孩子
★多运动的孩子更安全
★不要让肥胖成为孩子健康的杀手
第二章 指导孩子用好电子媒介
★预防孩子患上“电视病”
★巧用“停电日”
★与孩子一起欣赏动画片
★网络文明从习惯养成开始
★让孩子成为网络的主人
第三章 养成读书习惯等于在孩子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
★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终身受益
★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
★不同年龄的孩子读不同的书
★让孩子在读书中感受成功
★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
第四章 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
★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
★警惕孩子的攻击性
★借个孩子去旅行
★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联合起来
★真诚接受孩子的朋友
第五章 帮助孩子制定休闲计划
★理财教育要从小开始
★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夏令营
★做一个对地球负责任的公民
★带孩子走研究型学习之路
★让孩子融入社区
第二篇 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
第一章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
★以柔克刚,以静制动
★有信任才有教育
★宽容高于惩罚
★请将“家长”的称谓改为“父母”
★不要让孩子畏惧父母
第二章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
★秘密是成长的营养品
★为孩子创造一片“野地”
★考试分数是孩子的隐私
★对青春期要有理解之心和关怀之情
★批评孩子要对症下药
第三章 呼唤父教
★父教是不可缺少的
★父亲是一本好书
★注意父亲的榜样
★别做“第二位母亲”
★教孩子遵守规则
第四章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
★没有尊重的爱是一种伤害
★陪孩子做喜欢做的事情
★尊重孩子的智慧
★不可培养告密者
★注意教育忌语
第五章 平等是代际沟通的基石
★化“代沟”为“代桥”
★写信给孩子是交流的好办法
★和孩子来个有效的沟通
★学会与孩子谈判
★让家庆成为亲情的圣典
附录
★成功宣言
★永远的较量
★培养少年儿童人格化好习惯
★两代人的25个好习惯
一、爱国守法篇(成人部分)
爱国守法篇(儿童部分)
二、敬业奉献篇(成人部分)
敬业奉献篇(儿童部分)
三、明礼诚信篇(成人部分)
明礼诚信篇(儿童部分)
四、团结友善篇(成人部分)
团结友善篇(儿童部分)
五、勤俭自强篇(成人部分)
勤俭自强篇(儿童部分)
★孙云晓35部教育作品目录
书 摘:
第一章 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
体育不仅是强身之育,也是强心之育。
人是环境的产物。因此,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们,要以良好的生活方式,逐渐养成孩子的文明习惯。假如,父母总迷恋麻将、扑克,很难不对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。不喜欢读书的父母,若想让孩子喜欢书同样是困难的。
良好的生活方式有许多内容,其中体育锻炼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。
研究表明,小时候不爱运动的人,长大了也很难热爱运动。而不爱运动的人,生命质量自然会下降。
1994年秋天,我去南京拜访了著名教育家斯霞。她写了三句话赠我: “德德育不好是危险品,智育不好是疵品,体育不好是废品。”
多年过去了,这“三品”之说如警钟一般,一直在我耳边长鸣。令我深感忧虑的是,国家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,而教育为什么总在源源不断地制造“废品”呢?
有件事情我始终不解。1980年5月26日,邓小平同志书赠《中国少年报》和《辅导员》杂志:“希望全国的小朋友,立志做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知识、有体力的人,立志为人民作贡献,为祖国作贡献,为人类作贡献。”这个“四有”新人的提法既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又有时代高度,所以备受欢迎。可是,后来“四有”中的“有体力”变成了“有纪律”,并成为几乎是统一固定的提法。有纪律当然是万分必要的。但是我认为,邓小平倡导“有纪律”主要是针对成年人尤其是青年人的,而倡导“有体力”是针对少年儿童的,这是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提出的不同要求。我们不应‘当强求一律,更不能丢了“有体力”这一新人的要素。
体育自然是强体之育,但它更是强心之育。更高更快更强,是人类面对新挑战的体质与精神的迫切需求,也是各民族为生存而竞争与合作的崭新尺度。21世纪已赋予体育更丰富的内涵和更神圣的使命。
培养孩子成为体育人口
当我在我的个人网站主持教育话题讨论时,常有网友问我的家教得失是什么。我坦言道:“最大的失败是忽略了培养女儿的运动习惯。”
客观说来,我并不是一个运动型的人,除了游泳以外,几乎没有什么体育爱好,更不具备运动特长。进人中年以后,为了健康,我坚持爬山和散步,并渐渐养成一种习惯。可是,当我每次约女儿登山,女儿都干脆地拒绝了,说:“登山?多没劲呀!”
我回忆往事,发现在女儿幼年,虽送她进过游泳班,却未能坚持长久,而别的运动更是很少问津。久而久之,女儿与我一样,习惯了安静地读书写作,而不习惯运动。
每逢大考,如有体育项目,都成了女儿的难关。
……
评论